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科技发展的核心领域。人工智能专业始建于2024年,标志着我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领域迈出重要一步。本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高水平竞赛。在省级赛事中,学生表现优异,斩获多项奖项: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广西赛区决赛获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1 项;广西大学生人工智能设计大赛获三等奖 3 项。这些成果充分展现了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为其提升专业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专业简介:
人工智能专业是学校的一门新兴工程专业,紧密结合国家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和政策,服务国家和地区经济建设,以满足当前社会对人工智能人才需求为目标,培养能够在国家和区域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发展以及利用人工智能赋能其他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优秀人才。
人工智能专业拥有一支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团队,目前12名教师,其中副教授3名,企业背景教师4人,博士占比25%。在国家级、省级教学赛事中屡获佳绩。其中,全国数字创意教学技能大赛、全国高校计算机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大赛等国家级赛事中,获一等奖2 项、二等奖 4 项、三等奖 2 项;广西赛区及区级教学信息化大赛中亦有多项收获。近三年发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论文 13 篇,获批广西重点研发计划 2 项。这些科研项目与学术成果体现了专业较强的学科实力,不仅为教学提供了前沿的知识资源,也为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培养科研素养创造了良好条件,助力学生长远发展。
人工智能专业已建设AI核心应用开发实验室,实验室聚焦人工智能核心算法的设计与应用实验,以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AI核心技术为基础,构建人工智能应用开发平台。实验室配备高性能GPU、GPU计算集群、边缘AI设备、多种常用传感器,以及丰富的行业数据集。致力于打造从算法研发到应用场景落地的全流程创新实验环境。
学校数字智能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是人工智能专业与中国科学院深度交流合作后成立的,其聚焦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强化基础与应用研究,凝聚优质师资力量,通过深耕数字智能技术领域提升创新能力与学术影响力,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中心以数字智能技术为核心,深化产学研融合,致力于建设集教学、科研、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实验中心,既为师生提供先进平台与个性化培养支持,也为合作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与成果转化助力,赋能广西工业振兴;下设多个研究组,大数据研究组聚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融合,探索跨学科应用及安全保护;嵌入式系统研究组深耕单片机等控制器在多领域的应用,主攻底层软件技术;云平台研究组专注云平台数据管理与交互,保障数据库建设及安全;机器人应用研究组探索机器人在工业、农业等多场景的应用,攻克多机控制难题以助力智能工厂建设;数字图像研究组致力于图像增强、分割、去噪等处理方法研究;空间科学实验技术研究组开展微重力相关实验研究,涉及流体、材料分析及嵌入式控制等领域。
二、专业特色:
本专业实行“基础、应用、创新”三段递进的培养方式。
强基础,固专业知识技能:专业注重学科基础,通过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层次递进,打牢人工智能专业中的核心知识和能力,结合对应的实验实践课程进一步夯实专业核心知识和实践能力。
重应用,培养跨专业应用型人才:牢牢把握人工智能专业的工具属性,以“AI+X”为目标,培养具有应用创新意识和跨学科应用创新能力的人才。设置“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两个方向限选课程;辅以通用生成模型、AI绘画、数据标注等选修课和跨专业选修课,启发学生应用人工智能工具解决其他专业问题的思维;引入实际项目改进而来的实训课程,培养学生的跨专业应用能力。
提创新,培养领域复合型人才:专业面向各领域的工程实践,坚持以技术立足点,通过项目式教学、校企合作和产业学院与行业结合,践行“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创新意识和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跨领域实践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
三、核心课程:
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人工智能导论、面向对象分析与建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数字信号处理(人工智能)、Python程序设计(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数字图像处理(人工智能)、模式识别、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深度学习应用实训等。每学期根据技术发展更新20%课程内容,引入企业真实案例。重点培养学生在人工智能算法与模型设计、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智能系统开发与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学生还可以选择参加为期一年的企业实践,提升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此外,本专业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通过第二课堂、实验实践教学和参加各类竞赛等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毕业生需熟练使用Python、TensorFlow等工具,完成AI项目开发。
四、就业方向/发展前景:
毕业生可通过公务员录用、选调生录用、法院检察院招录等考试,进入政府相关部门从事智能技术工作;通过考研进入高校继续深造;通过进入教育机构,从事人工智能类课程教学;通过人工智能新兴产业、智能金融、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能教育、智能政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和机器人等相关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开发、应用、管理和维护等工作。